..

周末骑行的乐趣

骑行这件事对我来说最大的乐趣,在于能够亲身丈量我所生活的城市。

最近几个月,我都会在周末找时间出去骑车,2-3小时左右。我非常享受这项运动,原因之一就是刚才提到的,我通过骑车,能最为亲身地感受到我所生活的城市的尺度。

比如,如果我要去西二旗上班,一般来说我会选择坐地铁。但坐地铁的特点是,我在出发站钻到了一个铁盒子里,也就是车厢,在西二旗站下车,有点像坐电梯。对我来说,我的住处和西二旗的距离,抽象为了一个时间,大约30分钟。我和西二旗之间的距离,是跳跃的,不连续的。我不知道我和西二旗之间都有什么东西,对两地的距离没有除了时间之外的感知。

如果我骑车去西二旗的话,两地之间的距离就被我所亲身感知了。路途中风景的变化,路况的好坏,车流的拥堵情况,繁华还是萧条…每个具体的画面,都被我连续地感知。这样一来,我和西二旗之间的距离,不再被抽象为一个通勤时间,而是我真的知道了西二旗「在哪」,像是一种联系,一种纽带…我对这个城市的感知由离散转为连续。

其他的线路也是一样,我非常喜欢的骑行线路是绕三环一圈,因为三环沿线,风景的变化是很大的,尤其是繁华与简朴的变化。在西北角,是中关村和各路大学,越往南走,越是感到朴实,甚至有些萧条。在东边,是北京的另一个繁华的极点,国贸。把整条北三环和南三环做对比,就能对北京的南北发展区别有深刻的印象。其实,骑行四环的话,这些变化会更加醒目,只不过四环实在是有点累。

都说北京很大,但我在第一次绕完四环后,我发出了爽快的感慨:北京城区大小也就这么回事。这也算是一种眼见为实,行万里路吧。其实,我之前出差比较多的时候,到了一个城市,只要当地有共享单车,我一定会开一辆车,绕绕老城区。成都、武汉、沈阳、长春,都是这样。我觉得通过这个方式,我对这个城市的感知更亲切了。哦对,在重庆骑车真的好累啊。

我想,周末骑行也是我对盒子中的生活的一种调剂。我们住在楼房里,上班在办公楼里,上下班在汽车或地铁里,这都是一个个的盒子,有时候让我想到标准化的集装箱,就像docker一样。这没什么不好的,我对此没有任何意见,只是我希望生活的口味能丰富一些。

对于骑行来说,还有一点乐趣是我非常享受的,就是骑车时的思维空白。其实骑车的时间很特别,如果我耳机里什么都不听的话,骑车对我来说是一种深入思考,或者说胡思乱想的时间。因为骑车时,基本不需要动用太多的注意力,但又因为骑车是很连续的时间,手机都没法玩,几乎不会被任何事情干扰,所以就相当于是一段能够发呆的时间,有时候长达数十分钟。

可能少数时候会用来胡思乱想,整理思绪,大多数时候会听得到的课。最近一两个月,我大多数时间都在听卓克的《科学思维课》,特别喜欢,这个课容量很大,到目前为止也只听了60%。得到上有些课适合听,有些课适合看,卓克的课我觉得都适合听。我有时想,如果自己有了孩子,在几岁的时候能讲我现在听的这个知识呢?或者我也一定会邀请他和我一起重温一遍这个课。相信他会喜欢的,但愿吧。

耳机是骨传声的,很安全,反而经常由于车流声,听不清语音。

至于说运动本身的乐趣,我觉得相比上面两个,就寻常的多,甚至有点不值一提了。我喜欢挑太阳晒的时候出去骑车,我真不觉得晒,挺舒服的,还补充维生素D呢。我就晒伤过一次,那天石景山的阳光实在是太足了。我觉得对于我这个年龄来说,每周骑骑车,我也不指望能提升啥身体机能,能让我的耐力和心肺功能不下降,我就很高兴了。但我觉得从各方面来看,还是有下降嫌疑。

哦对,跟工具也有关系,最近骑的车是从迪卡侬买的公路车,确实爽。自从买了这个车,才开始周末固定骑行的。所以大家对骑行感兴趣的话,我推荐先整个车,反正共享单车肯定是不行的。

挺高兴的,能真正喜欢上一项运动。我把骑车当成目的而不是手段,篮球也是如此。希望这项乐趣能伴我一生。

===

2020年08月28日家里沙发上